-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
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1.冒充领导、熟人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亲友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并掌握受害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受害人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防骗小贴士
凡是亲友间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2.家人遭遇意外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医院领导、警察、老师、朋友的名义,谎称其在外地的家人意外受伤害(如出车祸、被人打伤、被人绑架)或突然患疾病急需抢救治疗,叫受害人赶快将“抢救费用”或“赎金”打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防骗小贴士
接到类似电话应保持冷静,一定要先与所谓“出了事”的家人主动联系,万一一时联系不上,也要和亲友商议,也可迅速报警,绝不能按对方的指示汇款转账。
3.兼职刷单诈骗
犯罪分子许诺在各种网络平台刷得消费记录后,将返还本金并支付佣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几单任务后都会很快收到回报,但是做更多的任务时,骗子就会切断与受害人的联系,就此消失。
防骗小贴士
用虚假的交易方式刷店铺信誉本身就是具有欺骗性质的行为,刷信誉的兼职都是骗局。求职者不要轻信网络上“高佣金”“先垫付”等兼职工作,不要轻信没有留固定电话和办公地址的招聘广告。
4.冒充公检法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角色,谎称受害人涉嫌洗钱、贩毒等严重犯罪,要求配合司法机关工作,诱导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实为骗子持有的所谓“安全账户”,此类诈骗造成损失金额最大。
防骗小贴士
公安局、法院等司法机关不会以电话形式办案,逮捕证由公安机关在逮捕现场出示,不会通过传真发放,更不会在网上查到。公检法机关与其他社会单位在电话上并无直接转接线路,不会出现即转即通的情况。公检法机关从未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通过电话安排当事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如遇到涉及个人及家人身份信息泄露等问题,要第一时间与家人沟通或拨打相关单位的客服咨询电话确认,并及时向警方报案。
5.网购退款诈骗
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防骗小贴士
在接到类似冒充网店客服的电话后,一定要去正规的交易网站核实自己的交易情况是否真的出现了异常。如果网站显示一切正常,很容易就识破骗局。除此之外,要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信息,与银行卡绑定的手机号码以及发送到手机上的验证码,是网络支付的最后一道防护屏障,绝不能泄露给陌生人。
6.伪基站诈骗
通过“伪基站”伪装成移动通信运营商群发积分兑换或中奖诈骗短信,在短信中附有网页链接,只要用户点击就会被要求安装APP或者直接跳转至钓鱼网站。无论是安装APP还是跳转至钓鱼网站,都会要求用户输入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
防骗小贴士
运营商的积分兑换一般是话费、礼品等,绝对不会出现现金形式兑换,更不会要求提供银行账号、身份证号、密码等个人信息。市民收到此类短信应高度警惕,不要随意点击陌生网址,更不要轻易安装来源不明的APP。
7.中奖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QQ、短信等方式向用户发送中奖提示信息,并利用在互联网上设置的虚假网站诱导人们误入中奖陷阱,诈骗分子以让受害者缴纳税费、公证费、手续费等各种名目实施诈骗。
防骗小贴士
接到类似的可疑短信不要轻易回复或轻易按照可疑短信的内容操作网上银行等,可以登陆机构官方门户网站或拨打官方热线电话了解相关情况,在对方要求汇款时,要多方查证、核实情况或多同亲朋商议,不要轻易汇款。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在这个手机不离手的时代,防范电信诈骗,需牢记四要四不六一律。
四要
1.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确认;
2.手机和电脑要安装安全软件;
3.QQ、微信要开启设备锁及账号保护,提高账户安全等级;
4.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
四不
1.不要连接陌生WIFI;
2.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验证码;
3.不要将支付密码与账号登录密码设为同一个;
4.不要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等“四大件”个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机里。
六一律
1.接到陌生人电话,只要谈到银行卡的,一律挂掉;
2.只要谈到“中奖了”的,一律挂掉;
3.接到电话,自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让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不认识的170 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