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
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 -
(二)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
(三)金融管理部门视为合格投资者的其他情形。
继中信信托土地流转信托推出不到一个月,北京信托再推出土地流转信托。来自两家公司的信息均表明,今年内两家公司拟各自完成土地流转信托3万亩。有消息表明,另外的一些信托公司也在积极推动中。但对于土地流转信托,多数信托公司尚处于观望和彷徨之中。
对于土地流转信托的坚定者以中信信托董事长浦坚和北京信托总经理王晓龙为代表。中信信托董事长浦坚不仅在公司内部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信托,而且发表了多篇有关土地流转信托的文章,并著书系统阐述了他对土地流转信托的理解。北京信托总经理王晓龙虽然说得不多,但据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为推动土地流转信托,王晓龙扛了非常大的压力。在这两家公司之外,中粮信托依托其独有的股东背景在土地流转信托领域也有所尝试。
在目前已经看到的土地流转信托模式中,包含了几种:中信信托采用的是引入第三方机构模式,即农民将土地经营权交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再委托专业的农业产业公司经营。公开报道中,北京信托采用的是“土地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的双合作社设计,即将拟进行信托的土地经营权确权到村民,再由村民以其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合作社”,土地合作社作为委托人以土地经营权在北京信托设立财产权信托。该项目选取了当地的水蜜桃种植大户成立“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北京信托将土地租赁给“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全体股东均为该村有种植桃树特长的村民,员工亦为村民,同时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但也有另一个版本是,北京信托的土地流转信托采用的是与其“瞪羚投资发展基金”类似的一种产业基金模式,即农民将确权后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土地合作社”,然后“土地合作社”、“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和北京信托共同成立一个基金进行运作。中粮信托所进行的土地流转信托与公开报道的北京信托模式类似,但是依托股东,其在农业领域的产品品种更多更全。中粮信托总经理辛伟曾介绍,该公司推出了供应链金融信托、融资租赁、土地流转信托等,实现了从单纯融资到促进销售、控制供应链、降低负债率、平滑现金流等多种功能,打造多元化的农业金融信托业务模式。
与两位信托行业最资深领头人和拥有独特股东背景的中粮信托不同的是,对于土地流转信托,更多的公司还在犹豫和彷徨中观望。犹豫和彷徨的原因除了盈利、风险、法律等技术层面的问题外,最主要的还有一点是:目前信托公司还没有看到一种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模式。
对于土地流转信托的模式,中信信托副总经理张继胜曾表示,中信信托在土地流转信托中未来所采用的模式可能会与第一单不同。有参与了这一领域项目的信托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土地流转信托没有固定的模式,要一地一议。其中的原因在于不同地区土地状况、土地性质不一样,有的地区土地肥沃、集中,有的地区土地贫瘠、分散;不同地区土地适合种植的作物也不一样,究竟该如何利用这些土地,信托公司必须因地制宜找出更合理的办法,所以在模式上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是其一。其二是在土地流转信托中,必须要充分依靠当地政府,但是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农民的意愿是不同的,同时,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和农民对金融的理解程度也不相同,这些都会最终影响到模式的选择。因此,这也决定了土地流转信托模式的选择必须一地一议,不可能完全复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在此总体目标要求下,土地流转将是未来十年中一项重要工作。不久前流出的被人们广泛关注的“383”方案也曾建议,将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房屋等资源确权、登记、颁证到每个农民。实施以土地为基础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在现有土地权属基础上,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处置权、抵押权和转让权。因此,未来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也必将从政策规范上让许多令信托公司感到犹豫和彷徨的东西变得更清晰,更有章可循。而信托公司能否参与到这一项巨大工程中,张嘴等馅饼是不可能等到的,它需要信托公司首先必须做好,让决策者注意到,才能最终让信托真正融入其中。
事实上,关于土地流转信托的确有一个观念的转换问题,这不光是在对盈利、风险等技术层面问题的认识上,也体现在模式的选择上。正如很多市场人士所言,依托制度红利,许多信托公司已经习惯了躺着赚钱还要赚快钱,依靠制度优势简单复制挣钱成了一些信托公司的思维定式。但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信托产品的设计都是不同的,因此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土地流转信托的一地一议也并不是什么难事。更现实一点看,在制度红利消失后,信托公司还能躺着挣快钱吗?目前有什么更好的投资领域吗?如果还抱着制度红利时代的思维去看待现在的很多业务,可能什么也不能做。
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曾经谈到信托行业有一个怪圈:一发展就被整顿。对于其中的原因,蔡鄂生认为是信托没有按照信托的本源去发展,因此要求把信托办成真正的信托。其实,信托行业之所以会陷入一发展就被整顿的怪圈,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在自身的发展中没有真正让自己按照政策方向融入中国经济整体的改革与发展中,却总是围绕着与政策打擦边球生存与发展,这不仅让信托陷入一发展就被整顿的怪圈,也使信托行业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游击队”状态。
中国新一轮改革已经开始,要让信托成为主流,还是要先让信托按照政策方向融入其中,土地流转信托正是这样一个最好的契机。土地流转信托的模式要靠自己选择;信托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样要靠自己选择。